当特朗普政府在阿拉巴马州亨茨维尔的会议大厅正规配资,将“金穹”导弹防御系统的PPT投影给3000名国防承包商时,台下的反应可以想象成一场精妙的表演。对这些承包商而言,这不单单是一个展示,而是一场充满期待和怀疑交织的盛宴。
特朗普的计划是把一个极为复杂且前所未有的“金穹”防御系统部署在美国。这一系统的设计堪称科幻电影的现实版——四层防御网、11套发射装置,覆盖美国本土、阿拉斯加以及夏威夷,堪称“星球大战”般的存在。
系统的首次重大测试预计将在2028年进行,而这次试验的背景更让人咋舌——天基部分由卫星进行全程监控,陆基部分则利用三层防御拦截从导弹发射的那一刻起,直到它接近地面,目标是彻底消除任何潜在威胁。这种全面的防护措施简直像是要把美国本土打造成一个无懈可击的“铁桶”。
然而,这项技术的背后是一个天文数字的投资——1750亿美元!这个巨额费用相当于美国2023年军事预算的近四分之一。虽然国会已经批准了250亿美元的拨款,并在2026年预算中预留了453亿美元,但是否能够按时集齐这笔庞大资金,仍然是个未知数。
展开剩余67%面对这一问题,技术挑战也同样让人忧虑。虽然“金穹”系统的设计听上去像极了科幻作品,但现实中美国现有的导弹防御系统,甚至对付北方邻国“火星”系列导弹时也无法做到百分百拦截。现在,想要实施这样一项全面的防御系统,其技术难度可比让大象跳芭蕾舞还要高。
尤其令人担忧的是所谓的“杀伤链”通信延迟问题——想象一下,当卫星发现导弹后,数据传输到地面,经过分析并传达给拦截系统,这一连串的过程如果出现任何延误,拦截弹就可能错失目标,甚至成为“追尾弹”。五角大楼也承认,协调几大军火巨头的系统,已是技术上的巨大挑战。
更具讽刺意味的是,美国声称要拦截导弹的“助推段”——也就是导弹刚起飞时,但现有的拦截器连再入大气层的高温都无法承受。简直就像是承诺能在子弹刚出膛时把它打掉,却发现自己连枪膛都没磨好。
至于“铁穹”系统的升级版“金穹”,美国的目标显然不满足于只是拦截低速、短程的火箭弹,而是要挑战速度极快、距离遥远的洲际弹道导弹(ICBM),比如中国的“东风”系列。这个任务的难度简直不在一个量级,技术差距如同用弹弓打鸟与用狙击枪拦截超音速战斗机的区别。
“金穹”防御系统的四层防御架构听起来宏伟,但每一层的防护都有可能成为其“阿喀琉斯之踵”:
- 天基预警层:卫星网络一旦遭到干扰或摧毁,整个系统的预警能力将几乎完全失效。
- 上层拦截层:NGI拦截器的研发尚未完工,性能也不稳定,而且这些拦截器的部署位置可能会成为敌方攻击的重点目标。
- 中层防御:依赖的“萨德”系统和“宙斯盾”系统,在实际战斗中对高超音速武器的拦截能力尚未得到验证。
- 末端拦截:即使是“爱国者”系统,在沙特拦截胡塞武装的导弹时,成功率也没有超过50%。
说白了,“金穹”系统虽然看似强大,但它就像是一套豪华防盗门,然而敌人可能根本不走正门,反而选择翻窗、挖地道,甚至用电磁脉冲(EMP)直接瘫痪整个系统。
发布于:天津市瀚信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